豆包写作:剧本

广播剧本:凉
 
开场音效
 
- 潮湿空气流动声,隐约混着远处街道的嘈杂
- 钥匙插入锁孔的摩擦声,带着铁锈的滞涩感
- 门锁“咔哒”转动,门被推开的轻响
 
旁白:消毒水的味道裹着傍晚的潮气,钻进好冰凉的鼻腔。她刚做过扁桃体手术,喉咙里像卡着碎玻璃,每动一下,腥甜的铁锈味就往舌尖涌。医生说至少要躺一周,她却在术后第三天,摸回了这家不足三十平米的按摩店。
 
场景一:店内
 
- 脚步声拖沓,带着明显的虚弱感
- 布料摩擦墙壁的窸窣声
- 轻微的喘息声,压抑而急促
 
旁白:店里比她离开时更乱。按摩床的床单皱成一团,地上散落着棉签和半盒没盖紧的活络油,空气里除了消毒水,还飘着方便面的油哈味。好冰凉扶着墙站了会儿,喉咙发紧,想咳又不敢用力,只能小口喘着气。
 
- 扫帚被拿起的轻响,木头柄摩擦掌心的细微声响
 
场景二:卧室门口
 
- 木门“吱呀”一声被推开条缝
- 胡能的声音:带着刚睡醒的含糊,懒洋洋的“回来了?快去做饭吧,我跟小为饿一下午了。”
- 胡为的尖叫:尖锐刺耳,像细针扎进耳膜“我再也不想吃方便面了!中午是红烧的,晚上还是红烧的,要吃吐了!”
 
旁白:好冰凉的手顿在半空。她昨天出院时,胡能在电话里说“你安心养着”,可现在看来,他所谓的“照看”,就是让上五年级的儿子顿顿啃方便面。她没作声——扁桃体的伤口一开口就像有刀片在割,索性连哼唧都省了。
 
- 扫帚靠回墙根的轻响
- 脚步声移向厨房
 
场景三:厨房
 
- 电灯开关按动声(三次),最后一次亮起时的电流杂音
- 米缸开盖声,舀米的碰撞声
- 淘米时的水流声
- 压抑的咳嗽声,带着隐忍的痛感
 
旁白:她摸黑炒了青菜,炖了番茄鸡蛋汤,还有出门前焖的红烧肉。热肉时咳得厉害,锅铲撞在锅沿,肉汁溅出来,烫在手腕上,火辣辣地疼。
 
- 锅碗瓢盆的碰撞声
- 菜肴端上桌的轻响
 
场景四:餐桌旁
 
- 胡能的不耐烦的“啧”声“菜都炒糊了,怎么弄的?”
- 胡为摔筷子的脆响“我要吃汉堡!谁要吃这破玩意!”
- 胡能的怒吼“吃什么汉堡?家中没钱了,房租也快到期了!”
- 胡为的回吼“那你不会去挣钱啊?天天在家躺尸!”
- 父子争吵的声音逐渐升高,混着桌椅摩擦的杂音
 
旁白:好冰凉坐在桌角,面前的米饭一口没动。喉咙里的痛蔓延开,连心口都发紧,像被人攥住了,喘不过气。
 
- 手机从口袋掏出的轻响
- 屏幕点亮的微弱提示音
- 手指在屏幕上打字的按键声,断断续续,带着错按的停顿
 
旁白:她看不见,拼音按得磕磕绊绊,好几次都按错了字母。终于,信息发了出去,收件人是胡能和胡为。
 
- 手机消息发送成功的提示音(短促清脆)
 
旁白:屏幕上的字很简单,却像她积攒了无数个日夜的力气:“你们一个胳膊腿齐全,一个都上小学五年级了,凭什么要我来伺候你们?这日子没法过了,散伙!”
 
- 客厅里的争吵声突然停止,只剩下三人的呼吸声
- 好冰凉粗重的喘息声,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
- 窗外路灯亮起的微弱声响
- 空气仿佛凝固,只有远处偶尔传来的车鸣
 
旁白:窗外的路灯亮了,有光透过窗帘缝钻进来,落在她手腕那片被烫红的皮肤上,像一小块冰凉的泪。
 
结尾音效
 
- 长时间的沉默,只有呼吸声逐渐放缓
- 远处的风声,带着夜晚的凉意
- 最后一声轻微的、压抑的哽咽,然后归于寂静

回帖 回帖
  • 0
    电影剧本
    黑核动力移动岛:地脉回响
     
    第一场:反应堆舱·警报
     
    暗红的应急灯在“昆仑号”反应堆舱的金属壁上投下晃动的光斑。林宇戴着防辐射手套的手指在控制台上来回滑动,屏幕上的量子谐振频率曲线像被狂风撕扯的绸带,剧烈震颤。
     
    “73.2赫兹……还在升。”他低声自语,指尖悬在红色的校准按钮上。舱外突然传来金属扭曲的锐响,整座舱室随之一震,挂在舱壁上的全家福相框晃了晃,照片里妻儿的笑脸在红光中若隐若现。
     
    “滴——滴——”刺耳的警报声骤然炸响。
     
    林宇猛地抬头,主屏幕瞬间切换成南极板块三维图:冰盖下的岩浆通道像一条条暴怒的赤红色血管,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四周蔓延。最边缘的裂缝已经突破冰层,将零下五十度的雪原熔成冒着白汽的沼泽。
     
    “林工!指挥舱紧急呼叫!”通讯器里的女声裹挟着电流杂音,苏瑶的声音难得带了些颤音,“地脉节点全面激活,监测到十五处空间引力异常区!”
     
    第二场:指挥舱·求救信号
     
    指挥舱的全息投影将整个太平洋倒映在空气中。苏瑶站在悬浮的航线图前,银灰色的制服袖口沾着咖啡渍。她抬手划过斐济群岛的虚影,那里的光点正一个个熄灭。
     
    “‘千岛号’的求救信号第三次中断。”她身后的副官递过能量报表,纸张边缘因紧张被攥出褶皱,“他们的常规核动力系统在磁场干扰下完全瘫痪,现在正以每小时0.8海里的速度向马里亚纳海沟下沉。”
     
    苏瑶的目光落在投影角落:千岛号的三维模型正倾斜着,23度的红色标注像道渗血的伤口。她突然想起五年前极地风暴里,科考船倾斜的角度也是23度。
     
    “调出外部摄像头。”
     
    屏幕上,海面上的浮冰正在违背物理规律地扭曲。六边形的冰块突然竖起来,像被无形的手捏住棱角,硬生生叠成螺旋状的塔。远处的黑云里,偶尔闪过岩浆喷发的橘红色光团。
     
    “船上有三万人。”苏瑶按下通讯器,声音刻意压得平稳,“林工,黑核反应堆能抗住引力异常吗?”
     
    第三场:甲板·铁隼出征
     
    十二道银色流光从“昆仑号”的机库弹射而出。“铁隼”无人机群展开三米翼展,钛合金外壳在穿过火山灰云层时迅速变暗,与黑云融为一体。
     
    林宇站在甲板边缘,冷风掀起他的防风服下摆。他望着无人机消失的方向,手里攥着那张全家福——照片里的悉尼歌剧院此刻大概只剩尖顶露出水面了。
     
    “反向注入程序的风险评估出来了。”苏瑶走到他身边,手里的平板显示着红色的37%,“相当于让反应堆在临界状态跳踢踏舞。”
     
    “五年前你让十七个人留在了冰海里。”林宇的声音被风吹得有些散,“这次想留多少?”
     
    苏瑶的指节猛地攥紧平板,金属边框硌出白痕。她转身走向指挥舱,留下一句:“让‘潜龙’做好准备。”
     
    六台像巨型蜈蚣的水下机器人从舱底滑出,触手上的纳米修复液在灯光下泛着银光,沿着反应堆舱的管道缓缓爬行。
     
    第四场:引力异常区·碰撞
     
    “昆仑号”的钢铁巨身突然剧烈震颤。甲板上的集装箱不受控制地滑动,发出刺耳的金属摩擦声。指挥舱里的咖啡杯纷纷飘向空中,在全息投影的海图上撞出细碎的光斑。
     
    “引力场紊乱!反引力驱动失效!”副官的喊声被警报声淹没。
     
    苏瑶死死按住操纵杆,指腹因用力泛白。屏幕上,一座黑色礁石正从海底猛地升起,玄武岩表面还冒着白烟——那是地脉喷发带出的地壳碎片。
     
    “左满舵!推进器功率提到最大!”
     
    “昆仑号”像被巨力甩动的箭,擦着礁石边缘掠过。船身侧面的装甲板被划出火星,溅在冰冷的海面上瞬间熄灭。
     
    第五场:反应堆舱·共振
     
    林宇盯着控制台屏幕上跳动的幽蓝色数据流。黑核反应堆的能量导流槽正发出呼吸般的明暗光芒,那些狂暴的地脉能量正顺着管道涌入储能罐,像被驯服的野兽。
     
    “引力屏蔽场生成倒计时:10,9……”他按下最终确认键,指尖因用力而发白。
     
    反应堆发出低沉的嗡鸣,一道肉眼难见的能量场以“昆仑号”为中心扩散开来。漂浮的咖啡杯纷纷落回桌面,集装箱在甲板上发出沉闷的碰撞声,归于平静。
     
    “成功了!”通讯器里传来苏瑶带着笑意的声音,背景里能听到孩子们的欢呼。
     
    林宇靠在冰冷的舱壁上,望着全家福里妻儿的笑脸。他突然注意到能量监测图的角落——黑核的储存量正在缓慢上涨,那些吞噬一切的地脉能量,正在变成这座移动岛的新生动力。
     
    第六场:接驳舱·新芽
     
    火山灰云里透出一缕微光,刚好落在“昆仑号”第10层的生态舱。林宇蹲在LED灯光下,看着那株“昆仑稻”抽出的新芽,嫩绿色的叶片上还挂着营养液的水珠。
     
    “45天就能成熟。”他对身边举着相机的孩子们说。最小的那个扎着羊角辫的女孩,镜头正对着水稻根部的管道——那里流淌着海水淡化后的清澈液体。
     
    孩子们的相机突然转向窗外。“千岛号”正被“昆仑号”的机械臂缓缓拖离海沟边缘,像被救起的巨鲸。远处的海面上,“铁隼”无人机群正护送着第一批接驳舱驶来,舱体上的橙色救生衣在灰云中格外醒目。
     
    林宇的通讯器突然亮起,是苏瑶发来的消息:“马库斯说,地脉节点的能量波动规律和黑核的谐振频率完全吻合。”后面附着一张能量图谱,两条曲线像纠缠的藤蔓,在屏幕上缓缓起伏。
     
    生态舱的通风口吹来带着海水气息的风,吹动了林宇手里的全家福。照片里的悉尼歌剧院尖顶,此刻或许正沉睡在海底,但眼前的新芽上,正沾着一粒来自未来的光。

     

    第七场:生态舱·地脉图谱
     
    接驳舱的气压阀发出“嘶”的轻响,马库斯带着满身火山灰走进生态舱。他手里攥着个防水笔记本,纸页上画满歪扭的能量曲线,和林宇屏幕上的黑核谐振图惊人地相似。
     
    “你看这里。”马库斯指着笔记本第37页,那里用红笔圈着个三角符号,“地脉节点喷发时的能量频率,和黑核启动时的初始频率完全吻合。你们的反应堆不是在对抗它,是在……对话。”
     
    林宇突然想起反应堆舱壁上的能量导流槽,那些幽蓝色的光带确实像在呼吸。他调出黑核的历史数据,三年前从船坞启航时,初始功率是87%,现在却稳定在91%——多出的4%,正是来自地脉节点的馈赠。
     
    “孩子们拍到了这个。”苏瑶递过平板,画面里,千岛号下沉的海沟边缘,海水正冒着银色的泡泡。无人机的热成像显示,那里的水温比周围高出12度,像口沸腾的巨型温泉。
     
    “新的地脉节点正在形成。”林宇的指尖在屏幕上划出航线,从马里亚纳海沟到南极冰盖断裂带,十几个红点连成了条弧线,“它们在重塑地球的血管。”
     
    扎羊角辫的小女孩突然举着相机跑过来,屏幕里是株被火山灰压弯的小草,草叶下藏着颗嫩绿的新芽。“在千岛号的甲板缝里找到的。”她的睫毛上还沾着灰,眼睛亮得像海水,“它能在石头里长大。”
     
    第八场:指挥舱·新航线
     
    三天后,“昆仑号”拖着修复了动力系统的“千岛号”,在太平洋上画出两道并行的白色尾迹。指挥舱的全息投影里,新增了十二条绿色航线,那是“铁隼”无人机探测到的安全航道。
     
    “黑核的能量储备足够支撑两座移动岛半年。”林宇展示着三维模型,负三层的反应堆舱外,新增的能量储存罐像串银色的珠子,正随着地脉能量的注入微微发亮。
     
    苏瑶的手指停在澳大利亚东海岸的虚影上。那里曾是悉尼的位置,现在只剩片被岩浆染红的海域。“搜救队在近海发现了漂浮舱,里面有七个幸存者,携带的资料显示,澳洲内陆还有个代号‘绿洲’的避难所。”
     
    马库斯突然插话:“我的地质数据库里有记载,澳洲大陆架下藏着最大的地脉节点群。如果黑核能持续吸收能量……”
     
    “我们能造出更多移动岛。”林宇接过他的话。屏幕上,“昆仑号”的模型旁,渐渐浮现出第三座、第四座移动岛的虚影,它们像串蓝宝石项链,缀在地球的新血管上。
     
    扎羊角辫的小女孩突然闯进指挥舱,手里的相机对着窗外。一群海鸥正跟着移动岛飞行,最前面那只的翅膀上,沾着片从生态舱飘出的稻叶。
     
    “李昂工程师说过,海鸥是最早知道哪里有陆地的。”她的声音清脆,像冰棱落地,“现在它们跟着我们走啦。”
     
    林宇望着窗外的海鸥群,突然把全家福插进控制台的卡槽。照片里的妻儿笑靥如花,此刻仿佛正站在新生的移动岛链上,向他挥手。
    第九场:数据中心·地脉图谱
     
    救援结束后的第三天,“昆仑号”的负二层数据中心亮着彻夜不熄的灯。全息投影里,太平洋的海床被剖开,露出纵横交错的橙红色脉络——那是林宇和马库斯用黑核能量波动与“千岛号”的旧数据拼出的地脉节点分布图。
     
    “你看这条主脉。”马库斯指着从马里亚纳海沟延伸向南极的红线,“它的末端正好对着南极冰盖断裂带,就像地球的主动脉破了个口子。”他突然顿住,指尖悬在投影上新西兰的位置——那里曾是他的故乡,现在只剩片深蓝色的海。
     
    苏瑶推门进来时,手里端着三杯热可可,杯壁上凝着水珠。“无人机在斐济海域发现了新信号。”她把其中一杯推给林宇,杯垫上印着“昆仑重工”的标志,边缘已经磨白,“是座小型移动平台,信号编码显示是华国援建的气象站,上面可能有幸存者。”
     
    林宇的目光落在投影角落:斐济海域的地脉节点正闪烁着微弱的绿光,和黑核反应堆的休眠频率几乎一致。“黑核能吸收地脉能量,或许也能……安抚它?”他突然想起反向注入程序的原理,“就像给沸腾的水加勺冷水。”
     
    “风险呢?”苏瑶的手指划过那座小型移动平台的坐标,那里离最近的地脉节点只有20海里,“上次反向注入已经让反应堆的管道出现3处微裂,‘潜龙’修复了72小时才达标。”
     
    数据中心的门被轻轻推开,穿羊角辫的女孩踮脚走进来,手里举着相机:“马库斯叔叔说,这是‘千岛号’最后的生态舱数据。”屏幕上,几株基因改良的海藻在模拟海水中摇曳,即使在磁场紊乱时,它们的生长曲线依然平滑,“它们能在岩浆加热的海水里活下来。”
     
    林宇突然盯着海藻的生长频率——每小时1.2厘米,和地脉节点的脉冲频率完全同步。他抓起笔在纸上演算,笔尖划破纸页:“地脉能量不是敌人,是地球的新陈代谢。我们不用对抗它,只要找到同频的节奏。”
     
    苏瑶看着他纸上的公式,突然笑了:“五年前你说‘黑核能让移动岛活下来’,现在又说‘能和地脉对话’。”她抬手调出斐济移动平台的航线,“那就去试试——反正我们已经习惯在刀尖上跳舞了。”
     
    窗外,“铁隼”无人机群正列队起飞,它们的钛合金外壳在晨光里泛着银辉,像群衔着希望的飞鸟,朝着斐济海域的方向飞去。
     
    第十场:斐济海域·共生
     
    “昆仑号”驶入斐济海域时,海面正泛着诡异的紫色——地脉节点喷发的能量让海水里的浮游生物异常繁殖,形成片发光的“花海”。林宇站在反应堆舱,看着黑核的能量曲线逐渐与地脉频率重叠,像两条终于缠绕的藤蔓。
     
    “反向注入能量准备,10%剂量。”他按下控制键,导流槽的幽蓝光带突然变亮,顺着管道涌向海底——那里,“潜龙”机器人已经布好能量引导阵,像在海床上插了圈银色的天线。
     
    苏瑶在指挥舱紧盯着外部摄像头:紫色海面上突然掀起涟漪,发光的浮游生物像被无形的手推开,在“昆仑号”周围形成个圆形的“安全区”。远处的小型移动平台正在缓缓上浮,之前倾斜的甲板渐渐回正,平台顶端的气象站天线重新竖起,闪烁着绿色的信号灯。
     
    “收到平台信号!”副官的声音带着哭腔,“上面有七名幸存者,全是气象学家!”
     
    林宇的通讯器突然响起,是马库斯发来的照片:移动平台的生态舱里,几株和“昆仑稻”相似的作物正在抽穗,根部的营养液管道里,流淌着混有地脉能量的海水——那是“潜龙”机器人用黑核转化的“共生液”。
     
    穿羊角辫的女孩举着相机跑过反应堆舱的观察窗,镜头里,海底的能量引导阵正发出柔和的光,照亮了群游过的金枪鱼。它们绕着“昆仑号”转了圈,突然加速冲向斐济移动平台,像在为幸存者引路。
     
    “你看。”林宇对凑过来的女孩说,屏幕上黑核的能量储备涨到了95%,“地球从不会真的抛弃我们——只要我们学会不做掠夺者。”
     
    女孩的相机“咔嚓”响了声,拍下反应堆舱外的画面:幽蓝光带顺着管道流向海底,与紫色的海面交映成辉,林宇的侧脸映在玻璃上,嘴角带着丝浅淡的笑,像在和这颗伤痕累累的星球,轻轻说了句和解的话。
     
    远处的海面上,“铁隼”无人机正护送着移动平台驶向“昆仑号”,两道白色的尾迹在海面上交织,像条正在愈合的伤疤。
  • 1
    梁山伯的三世缘(广播剧本)
     
    第一幕:重生遇故
     
    音效:蝴蝶振翅声渐弱,幽冥风声起,锁链轻响后突然寂静
    冥王(低沉威严):痴儿,念你二人情根深种,许三世轮回相随,去吧——
    音效:书页闭合声,青石板路脚步声,市井喧闹
    祝英台(惊惶):梁兄?这是……哪里?
    梁山伯(茫然):英台,你看这牌匾——古今县?我们……重生了?
    白蝶(温和):二位可是遇到难处了?看你们衣衫单薄,不像本地人。
    音效:布料摩擦声,祝英台抽噎
    祝英台:我们……无家可归。
    白蝶(轻叹):我这医馆虽破,尚有落脚处。进来吧,我叫白蝶。
     
    第二幕:百花楼风波
     
    场景:破败医馆内,药碾转动声
    祝英台(带着哭腔):白蝶姐,梁兄已经两天没回了!
    白蝶(头也不抬):前日见他盯着百花楼的招贴看,许是去找那位花儿朵朵了。听说她琴技一绝,家底深厚呢。
    音效:门帘掀开,折扇轻摇
    梁山伯(兴奋):朵朵姑娘答应相助!别说添药杵,盖座新医庐都够了!
    白蝶(放下药碾):花儿朵朵本名颜如月,还有个孪生妹妹颜如玉,颜家规矩,得今科状元才能娶如玉。梁兄有这本事,不试试?
    梁山伯(被激):好!我便去考这状元!
     
    第三幕:状元大婚
     
    场景:喜堂,锣鼓唢呐声
    路人甲(惊呼):我的天!那是摇钱树?聚宝盆?
    白蝶(画外音,平静):父亲临终攥着的医书,也没这般金贵。
    音效:拜堂礼乐,红绸飘动
    颜如玉(轻笑):梁郎,往后咱们便是一家人了。
     
    第四幕:暗流涌动
     
    场景:医馆,艾草入柜声
    祝英台(哽咽):白蝶姐,我既不如如月姐妹貌美,又不懂医理,梁兄现在是状元……
    白蝶(按住她肩膀):英台,当年书院里,他独与男装的你相投,因你眼里有光,是金银焐不热、脂粉遮不住的。
    祝英台(破涕为笑):真的?
     
    场景转换:风声,信纸展开
    祝英台(急声):白蝶姐你看!说梁兄宿在万花楼!
    白蝶(指尖泛白):刘寡妇那日被毒虫咬后,说过"你们迟早同赴黄泉"……
     
    第五幕:辞官避祸
     
    场景:夜,烛火摇曳
    颜如月(将聚宝盆扣在桌上):这富贵若招祸,不要便是!
    颜如玉(展开星象图):天象示警,三月内有血光。
    白蝶(铺纸):梁兄,写奏折吧,愿献财宝求归乡办学。
    梁山伯(放下官印):我本就不恋权位。
     
    第六幕:瑶池归位
     
    场景:书院后厨,药汤沸腾声
    音效:砒霜倒入砂锅的轻响,碗碟打翻声
    白蝶(虚弱):这药……不对!
    祝英台(倒地挣扎):梁兄……
    梁山伯(吐血):是我连累你们……
    音效:锦囊撕开,蝶翅轻颤声
    白蝶(最后一口气):这是……蝶翅?
     
    场景转换:御花园,蝴蝶振翅声
    颜如月(轻唤):姐姐?
    白蝶(画外音):妹妹,瑶池见。
    音效:羽化轻响,短笺放下声
     
    尾声
     
    场景:幽冥地府,毛笔书写声
    冥王(低语):至情者,许三世相随,不受轮回之苦。
    音效:四只蝴蝶绕瑶池飞舞,渐远渐清
     
    (全剧终)
  • 0
    李玉燕 梁山伯的三世缘(广播剧本) 第一幕:重生遇故 音效:蝴蝶振翅声渐弱,幽冥风声起,锁链轻响后突然寂静 冥王(低沉威严):痴儿,念你二人情根深种,许三世轮回相随,去吧—— 音效:书页闭 ...
    上面的广播剧根据下面的豆包小说改编
    梁山伯的三世缘
     
    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的悲鸣传到幽冥,冥王感念其情,许了他们穿越重生的机缘。文墨闭合的刹那,两人已落在古今县的青石板路上,恰逢穷太医之女白蝶正在街边摆摊诊病。白蝶见二人衣衫褴褛却气度不凡,听闻他们无家可归,想起三年前父亲因弹劾奸相被构陷自尽、母亲抑郁而终的往事,心下恻然,便邀他们同住。三人在破败的医馆里结为异姓兄妹,白日里白蝶行医,祝英台帮忙抓药,梁山伯则抄书补贴家用,倒也安稳。
     
    这日祝英台攥着空药箱急得落泪:“白蝶姐,梁兄已经两天没回了!”白蝶正给贫妇敷药,头也不抬道:“前日见他对着‘百花楼’的招贴出神,许是去见那位名动全城的花儿朵朵了。听说那姑娘不仅弹得一手好琴,家底更是深不可测,若梁兄能讨些资助,咱们也能添副好药杵。”话音未落,梁山伯已掀帘而入,满面红光地扬着折扇:“朵朵姑娘已应允相助!往后咱们不仅有药杵,便是盖座药庐也够了!”
     
    白蝶却放下药碾,慢悠悠道:“花儿朵朵本名颜如月,她还有个孪生妹妹颜如玉,据说才是真正的天人之姿。只是颜家有规矩,需得今科状元方能求娶如玉。梁兄既有这般本事,何不连这对姐妹花都一起‘采’了?”梁山伯被激得热血上涌,当即把抄书的笔墨换成圣贤书,竟真在三个月后的春闱里高中状元。
     
    大婚那日,颜家送来的嫁妆惊掉了满城人的下巴——一株缀满金叶的摇钱树,一口盛满珠宝的聚宝盆。拜堂时,白蝶作为证婚人立于旁侧,望着红绸缠绕的四人,忽然想起父亲临终前攥着的那卷未写完的医书,眼眶微微发烫。
     
    宴席上忽有个面生的妇人凑到摇钱树下,满脸贪婪地伸手去摇。谁知指尖刚触到树干,无数毒虫便从叶缝里涌出,瞬间爬满她的衣襟。妇人惨叫着倒地翻滚,颜如玉倚着门框轻笑:“此树认主,心术不正者碰它,与触烙铁何异?”白蝶认出那妇人是城西的刘寡妇,前几日还来求过安胎药,此刻见她眼底阴鸷未散,忽然想起父亲旧案里,正是刘寡妇的亡夫曾给父亲送过一壶“毒酒”。
     
    日子渐丰,祝英台却日渐愁闷。这日她对着铜镜抚着粗布衣裙,哽咽道:“白蝶姐,我既不如如月姐妹貌美,又不及你懂医理,梁兄如今是状元郎,我……”白蝶正将晒干的艾草收进药柜,闻言转身按住她的肩:“英台可知,当年梁兄在书院,为何独独与女扮男装的你相投?”见祝英台摇头,她续道,“因你眼里有光,不是金银能焐热的,也不是脂粉能遮住的。你是他穿越大劫也要寻的人,这点谁也抢不走。”祝英台望着镜中自己泛红的眼眶,忽然破涕为笑。
     
    梁山伯任古今县令后,终日忙于疏浚河道、重修学堂,常常宿在县衙。流言却像长了翅膀,说他收了盐商的千金做义女,又说他与知府的小姐月下论诗。这日祝英台攥着一封匿名信冲进医馆,信纸上海棠花的印记洇着墨:“梁兄昨夜宿在万花楼!”白蝶捏着信纸指尖泛白,忽然想起刘寡妇那日被毒虫咬后,曾恶狠狠地咒过“你们这些得好处的,迟早同赴黄泉”。
     
    当晚家庭会议上,颜如月将聚宝盆往桌上一扣:“这富贵若是招祸根,不要便是!”颜如玉则翻出父亲留下的星象图:“天象示警,三月内必有血光。”白蝶铺开纸笔:“梁兄,你且写奏折,就说愿将颜家姐妹与财宝献予陛下,只求归乡办学。”梁山伯望着三人坚定的眼神,忽然将官印往桌上一放:“我本就不是恋栈权位之人。”
     
    奏折呈上三日,圣旨便到了。皇上不仅准了梁山伯的请求,还将京郊书院交由他打理。临行前,颜如月塞给白蝶一个锦囊:“我姐妹本是瑶池仙娥,因犯错被贬凡间,此去伴驾不过是历劫。这锦囊危急时再开。”
     
    书院的日子平静如水。梁山伯批注经文,白蝶整理医案,祝英台则种了满院药草。直到那年深秋,刘寡妇扮成送炭的婆子潜入后厨,将一包砒霜倒进了熬药的砂锅里。白蝶最先察觉不对,药汤刚沾唇便觉苦涩刺骨,她猛地打翻药碗,却见祝英台已捂着喉咙倒地。梁山伯扑过去时,嘴角已溢出血沫:“是我连累了你们……”白蝶强撑着摸出锦囊,里面竟是三片晶莹的蝶翅,“这是……”话音未落,三人已气息断绝。
     
    三日后,御花园里的颜如月姐妹忽然望见三只蝴蝶翩跹而来——一只白蝶翅上带着药香,两只彩蝶翅尾沾着墨痕。白蝶停在颜如月指尖,她们脑中便响起熟悉的声音:“妹妹,瑶池见。”姐妹俩相视而笑,七日后竟在同一时辰羽化,案上留着一纸短笺:“尘缘已了,归位矣。”
     
    皇上得知消息后,罢朝三月,在御花园种满蝴蝶花。有老太监说,夜深时常听见他对着花丛喃喃:“此爱何时了?此恨几时消……”
     
    而幽冥地府,冥王望着轮回镜里那四只绕着瑶池飞舞的蝴蝶,提笔在生死簿上添了一行:“至情者,许三世相随,不受轮回之苦。”
  • 回帖…
×
无障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