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有声电子书热潮迭起,很多视障朋友也发挥个人所长,投身到这一作品创造领域。那么,对于专业电子书音频,采用 WAV、44100Hz、16 位、1411kbps、Stereo 的技术参数是一个通用标准。在此基础上,其音量大小的设置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,正确的参数标准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:
核心原则:避免削波(Clipping)并留有足够的动态余量(Headroom)
推荐的音量设置(峰值电平):
不应超过 -3 dBFS (Decibels Full Scale):这是行业内普遍接受的安全上限,用于避免信号出现削波(Clipping),即声音信号的峰值超过了数字音频系统的最大表现能力,导致失真。
更理想的范围是 -6 dBFS 到 -12 dBFS 之间:将峰值控制在这个范围,能为您提供充足的动态余量。这意味着即使录制过程中偶尔出现比平均音量稍高的声音(例如,语速加快、情绪激动等),也不会导致削波。
为什么是这个范围?
避免削波(Clipping):当音频信号的峰值超过了 0 dBFS 时,就会发生削波。数字信号一旦削波,就无法恢复,听起来会非常刺耳和失真。
留有动态余量(Headroom):就像汽车的“余量”一样,动态余量是指信号峰值与系统最大可能信号之间的高度差。留有动态余量非常重要,因为:
后期处理空间:在后期制作中,可能需要进行一些调整,例如降噪、均衡(EQ)或轻微的压缩。如果音量已经很高,后期处理的空间就会非常有限。
不同播放设备和环境:听众使用的播放设备(耳机、音箱)以及播放环境(安静的房间、嘈杂的街道)差异很大。留有动态余量可以让音频在不同环境下播放时,依然保持良好的听感,而不是过载或声音太小。
标准化:接近标准化(如响度标准化)的原则,可以确保听众在不同平台上收听时,音量不会出现剧烈变化。
如何设置和检查?
在录音软件中设置输入增益:
在录音前,先进行一段测试录音,念几句您觉得音量会比较大的话。
在录音软件的电平表上观察录制信号的峰值。
调整录音设备的输入增益(麦克风音量),使得测试录音的峰值电平平均在 -18 dBFS 到 -12 dBFS 之间,并且绝对不要超过 -6 dBFS。
录制过程中的实时监听:
在录制过程中,持续关注您录音软件中的电平表。
确保在您声音最大的时候,信号峰值不会触碰到最顶部的区域。
后期检查(非常重要):
录制完成后,播放录音。
在录音软件中,可以添加一个电平表(Meter)插件。
仔细检查您的音频文件的峰值电平(Peak Level)。应该看到峰值不高于 -3 dBFS,最好在 -6 dBFS 到 -12 dBFS 之间。
很多软件也提供响度表(Loudness Meter),大家可以关注其集成响度(Integrated Loudness)和最大短期响度(Loudness Range),但对于电子书录制,关注峰值电平并留有余量通常更为关键。
总结建议:
录制时的目标峰值电平:-18 dBFS 到 -12 dBFS
录制完成后的最终峰值电平(处理后):不高于 -3 dBFS,最好在 -6 dBFS 到 -12 dBFS 之间。
通过这种方式,既保证了录音质量,避免了失真,又为可能的后期处理和不同播放环境留下了充足的空间,让电子书音频听起来专业且舒适。